|
苯丙酮尿症的病因病理 |
|
信息发布: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9/2/21 15:04:22 |
苯丙酮尿症是先天代谢性疾病的一种,由于染色体基因突变导致肝脏中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缺陷从而引起苯丙氨酸(PA)代谢障碍所致,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
一、西医病因病理 苯丙氨酸(phenylalamine,PA)是一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它参与形成各种蛋白质成分,但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当PA羟化酶缺乏时,未参与第一步蛋白合成的苯丙氨酸在血浆内积贮,并沉积于全身组织(包括脑),血中苯丙氨酸超过肾阈而排出,产生苯丙氨基酸尿。当PA的主要代谢途径(羟化)受阻后,PA的次要代谢途径则代偿性地亢进,使PA转化为苯丙酮酸、苯乳酸、正羟苯乙酸和苯乙酸的比重逐步增加。正常时这条代谢旁路进行得很少,因此这些代谢产物的含量极少;当PA羟化酶缺乏时,这些代谢产物才达到异常增高的水平,积蓄于组织、血浆和脑脊液中,并大量从尿中排出,产生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者的脑部病理改变为非特异性变化,通常以白质改变为明显。大致可有下列数种情况: · 脑成熟障碍:胎儿在妊娠后期即开始有脑发育异常,使脑的白质、灰质分层不清楚,白质中有异位灰质出现。 · 髓鞘生成障碍:以视束、皮质脊髓束、皮质一桥脑一小脑束纤维的髓鞘形成不全为最明显。 · 灰质和白质囊样变性:多数为婴儿反复惊厥发作而致脑缺氧之结果。 · 此外,还有脑的黑质、蓝斑部的色素消失,脑重量减轻等变化。 二、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呆病的病因分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类,即父母精血虚损,孕期调摄失宜,孕母罹患疾病后损伤胎元之气,使禀赋不足,降生之后精气不充,精明之府未得充养,脑髓发育不全。或难产、早产、产伤、中毒等影响机体和智能发育。 · 肝肾阴精亏损 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上充于脑,藏志,主技巧,为生长之本,作强之官。肾气不足,骨髓空虚,大脑失充,则意志、毅力、意识、思维皆无所本而智力迟钝。 · 心脾气血不足 心主血而主神明,心的生理功能正常则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若先天心气禀受不足,后天心血失于充养,则神机不利,精神离散,智力不足。脾为后天之本,气血津液生化之源,主四肢肌肉,藏意,脾经气血充盈则为神志活动提供物质基础。若脾经气血亏虚,不能上荣于心,神失所养,则智识不开,思维迟钝,心神恍惚。 · 脑髓精血空虚 脑为精明之府,由精髓汇集而成,是人体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的统帅。王清任在《医林改错 ·脑髓说》中指出:“脑为元神之府,灵机记性在脑不在心”。脑髓充足则脑力旺盛,反应灵敏。脑髓空虚则神无所依,智力低下。 · 痰浊瘀血阻滞心窍 因外伤等原因损伤脑髓,瘀阻脑内,或热病痰火上扰,痰浊阻滞,蒙蔽清窍,窍道不通,心脑神明失主,痰浊瘀血阻滞心经脑络,使元神无主,心窍昏塞,神识不明而失聪。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