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康复
      智障康复
      脑瘫康复
      多动症康复
      康复设施
   
别士红老师获清华大学“
《黄海晨刊》“梦想漂流
我校尹婷婷教师参加“山
莒县启德培智学校201
日照市残联理事长金光明
菏泽市单县残联来我校学
莒县蓝天钻井队来我校奉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脑瘫的常见并发症

脑瘫的常见并发症

  信息发布: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9/2/24 20:54:25  


      脑性瘫痪是脑损伤的结果,以运动障碍、姿势障碍为主,其他由脑损伤所致的障碍我们称之为伴发障碍。主要有:

  (一)健康和体力障碍

  脑性瘫痪患儿身长一般较正常儿童矮,重者更为明显,营养亦差,常有呼吸障碍和易患呼吸道感染疾病,影响健康和体力,阻碍身心发育。还有咀嚼、吸吮、吞咽障碍和流涎,都给儿童带来不利影响,需要对症处置。

  (二)智力障碍:

  根据分析7个国家6572名患者资料得知,脑性瘫痪智能分布,几乎半数为智能低下(IQ不到70), l/4在边缘(IQ在70—89之间),余下1/4为平均(1Q为90—109)或在平均以上(IQ高于110)。

  1.脑性瘫痪病因和智能的关系:

  分娩前、围生期因素和后天性因素(各种脑炎、脑膜炎、头部外伤等)相比,后者脑性瘫痪并发智能障碍者多。核黄疽、窒息、末成熟儿中有二重、三重重复障碍的脑性瘫痪患儿智能低下者也相对较多。

  2.脑性瘫痪病型和智能的关系:

  痉挛型脑性瘫痪侵害大脑皮质,其智能方面较手足徐动型易受损。两者相比,后者智商高于前者。此两病型并发智能障碍率仍比强直型、失调型、混合型脑性瘫痪为低。

  (三)情绪及行为障碍:

  不少脑性瘫痪患儿有多动、情绪不稳、自闭(孤独)倾向,运动受限,智商测定困难,加上发育期中生活实践比健康儿童差,自然会影响精神发展。当做某件事情时,常容易受挫折或发怒,容易放弃,不再去尝试。

  情绪障碍儿童的异常行动,可有由于环境因素促成的情绪不稳定,和知觉障碍难以控制行动的异常,促成脑性瘫痪患儿的情绪不稳定。因此对脑性瘫痪患儿治疗要采取多方面综合措施,才能达到理想要求。

  (四)学习障碍:

  由于脑部损伤,视力、听力、语言、智力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力不强,常闹情绪,学习能力受到影响。据美国统计,7岁以上脑瘫患儿中85%有阅读困难,93%算术欠佳,只有25%学习上是正常或优异。

  脑性瘫痪患儿还可以有感觉、行动、情绪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如触觉的异常性,在识别物品,把握概念上难以促进正常智力的发展;视觉方面的眼球运动异常,视野狭窄、视力障碍也可影响对外界认知和行动。不少脑性瘫痪患儿表现有集中性差、行动散漫,其原因和脑的器质性缺陷,以及父母抚育态度有关。

  (五)癫痫:

  脑性瘫痪的合并症中,癫痫常常以各种惊厥而引人注目。癫痫不仅妨碍脑性瘫痪的疗育,并且反复的惊厥有增强脑损伤的危险。尤其是在婴幼儿期有婴儿痉挛。如不重视,在脑性瘫痪患儿出现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时可有致死危险。故必须重视脑性瘫痪患儿的惊厥,予以恰当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

  (六)感觉障碍:

  1.知觉、认知障碍:

  脑性瘫痪患儿在这方面的功能看起来很好,但已确认存在有两点识别、形的鉴别、空间知觉等知觉、认知障碍。这在脑性瘫痪的评价、制定训练的日程时,都应作为重点来考虑。近年来发现,有的患儿身体和精神均无重大的障碍,可是发现在不同场合有适应障碍,如学习障碍。有人认为这是皮质下、脑干中心部的感觉综合障碍而致。这些知觉、认知障碍,应在婴幼儿期,就将其作为指导训练的对象,进行功能训练。

  2.眼和视功能障碍:

  脑瘫患儿有55%一60%在视觉上有问题,其中最常见的是斜视。一般在婴儿期出现,随年龄增长斜视逐渐消失。知果6个月以上的婴儿还有斜视,应该去医院诊治。

  斜视从其机制上分为麻痹性斜视和共同性斜视。麻痹性斜视是两眼球运动无共同性,在注视方向因眼球偏位的程度而有差别,基本上为眼肌麻痹。脑性瘫痪患儿大部分为共同性斜视。共同性斜视为两眼球运动有共同性,向右看或向左看时,虽然注视方向不同,而无眼球偏位程度上的差异。

  内斜视患者最多见,其中因远视而致晶状体的调节过度引起的调节性内斜视占半数以上。外斜视在脑性瘫痪患儿多为恒常性外斜视,即经常多处于外斜视状态。恒常性外斜视和间断性外斜视比较多见,两眼视功能不良,也常看到一眼或两眼视力不良的情况。交替性上斜视多见,也有内斜视、外斜视合并呈稍复杂症状者。

  斜视是痉挛型脑性瘫痪最常见的眼球位置异常。治疗时,如为调节性内斜视,以屈光调节为第一,即用眼镜来矫正。其他斜视应考虑手术治疗。斜视者,通过治疗外观可被矫正,但两眼视功能改善并不充分。斜视者常常合并弱视,如为婴儿或幼小儿则比较容易治疗,短期内可治愈。为此,早发现斜视者应鼓励早期进行手术矫正。

  其他障碍可见眼震和凝视障碍,以及追视、上方斜视麻痹等。近视、远视、弱视者也不少见。

  3.听力障碍:

  脑瘫患儿伴有听力缺损并不罕见,据统计,5%为完全失聪,6%为部分听力丧失。听力障碍多见于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这主要由核黄疽后遗症所致。最近随核黄疽减少而使手足徐动者听觉障碍也有所减少,可是手足徐动型以外的重症窒息、脑膜炎后遗症、原因不明病例增加,听觉障碍合并率并不减少,反有增加倾向。窒息为原因的脑性瘫痪患儿听力障碍合并率虽报告为17%。20%,实际上却远远高于此数字。

  脑性瘫痪患儿因为常有智能低下、语言发育落后、运动障碍而表现出来的对音响的反应不良,其听觉障碍常被忽略。但为了减少致残,必须要早期发现,采取相应对策。对高危因素明确,怀疑脑性瘫痪的婴儿,应早期做听性行动反应检查(BOA),即对多种类的种种大小声音的行动反应、注意观察其听觉评价方法和检查结果。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抓)检查,可以协助早期进行听力训练,指导使用助听器。其他婴幼儿也应注意早期检查有无听力障碍。

  (七)语言障碍:

  脑性瘫痪患儿的语言障碍发病率为65%—95%,其中四肢瘫患儿发生率较高,往往以吸吮困难、吞咽和咀嚼困难为先导,表现为发音不清、构语困难、语言表达障碍、甚至失语症等。

  语言障碍之所以多见,一是由于发声、构音器官的运动障碍;二是因四肢运动障碍、听觉障碍,智能和生活环境等原因促成。正常婴儿受吸乳、吮指、给离乳食品喂食等锻炼,口唇、舌、咽喉等早期的运动练习,为以后发言、说话已作了准备。因此,父母一定要对脑性瘫痪患儿早做适当训练。语言矫治是综合康复的一项重要项目,可由语言治疗师协助进行。

  (八)牙及牙馈问题:

  儿童容易患牙齿和齿龈疾病,而且治疗困难。一是由于实际上牙齿病多,另外因为小儿不易合作和异常运动、紧张等,很少接受齿科治疗。脑性瘫痪患儿牙齿疾病中多见的为龋齿,以及由于使用抗痉挛药而致的齿跟增生、牙服炎、齿列及咬合异常等。

  龋齿发生的原因,在脑性瘫痪是由于牙质本身的异常和口腔的不卫生。牙齿的发生在胎生期到生后1年之间。因核黄疽和其他围生期损害而使牙釉质形成不全,牙齿容易发生钙化不全,形成不全。这样,牙质本身呈易患龋齿状态,加上各种因素难以保持齿周围的清洁,从而发生龋齿并呈进行性加重。脑性瘫痪患儿咀嚼功能和舌的活动差,使食物残渣易存留。并且因咀嚼功能不良而以软食为中心,食物滞留在牙齿间。长期使用奶瓶也助长龋齿的发生,所以对于脑性瘫痪患儿,从早期就应该注意调整食物的内容,早期脱离奶瓶,促使牙齿周围净化等。进行适当的口腔清洁护理,对重症患儿龋齿预防是很有必要,可避免痛苦的治疗。故应早期请牙科医生筛查和指导,使用手用牙刷困难者,争取换电动牙刷或喷流冲洗装置。

  另外,咀嚼不充分,牙齿磨合不好,长期使牙跟处于不良状态,容易发生肿胀、出血。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者,药物由唾液分泌出而刺激牙龄,并可抑制局部免疫功能而发生牙服炎。牙龄肿胀严重者可以切除治疗。口腔、须的运动障碍带来的继发性齿列异常,重者可影响摄食功能,可采取矫正齿列来改善功能



 
 
 
 
 
 
  友情链接

莒县启德培智学校 版板所有 咨询电话:13455002228 0633 - 6866629 地址:莒县育英路3号
支持: 创泽 鲁ICP备案号:090053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