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康复
      智障康复
      脑瘫康复
      多动症康复
      康复设施
   
别士红老师获清华大学“
《黄海晨刊》“梦想漂流
我校尹婷婷教师参加“山
莒县启德培智学校201
日照市残联理事长金光明
菏泽市单县残联来我校学
莒县蓝天钻井队来我校奉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孤独症儿童的几种主要治疗方法

孤独症儿童的几种主要治疗方法

  信息发布: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2/1/18 22:35:40  


    儿童孤独症的治疗以教育心理治疗和行为训练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分别叙述如下。
一、儿童孤独症的教育心理训练
      
教育心理训练的目的,是教会孤独症儿童能够掌握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与他人进行交往的能力。这是治疗儿童孤独症最重要、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
      
我们知道,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教育训练的大多是父母或者康复机构的教师。教育训练能否帮助儿童改善其症状,主要取决于教育训练者的态度。如果教育训练者能用极大的热情和爱心来投入到对儿童的训练当中,使儿童感觉到生活中的温暖和关爱.那么儿童对参与教育训练也会报有一定的期望,也会用积极的态度参加训练,对于训练效果是很有帮助的。
      
首先,应该经常与患病儿童保持交往,保证儿童和训练者之间有亲密无间的态度,双方能够相互沟通。在训练的早期阶段,这一点尤为重要,而且这一阶段难度也比较大,教育训练者必须拥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高超的教育技巧来培养和儿童之间的情感,尽量减少儿童对教育训练者和教育训练的抵触情绪。
      
其次,在训练过程中,既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制定长期目标,又要把长期目标细化,分成若干个小步骤。既要让儿童尽量地提高自己,又不让过高过难的训练伤害其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一口吃个胖子的做法对于孤独症儿童的训练是要不得的。比如说,教孤独症儿童学会正确使用筷子。训练的长期目标是让儿童掌握筷子的用法,训练者可以这么操作:先从散乱的筷子中捡出两支筷子,粗细端对齐;然后,训练者把正确的姿势展示给儿童,让儿童模仿;最后,训练者手把手地教儿童保持正确的姿势,并且反复进行操作直到掌握正确姿势为止。
      
第三,训练的时候,教育训练者要把行为矫正方法融合到教育训练当中,其中像正强化、代币制等等的方法应该多使用。训练之前,教育训练者应反复讲解每一项操作的要领,并且不厌其烦地示范;训练之中,如果儿童较好地完成规定的要求,教育训练者应及时地给予言语奖励;训练之后,教育训练者应按照事先的承诺兑现自己的诺言,尽量给儿童物质上的奖励,比如像儿童喜欢的玩具或者食物。训练的时候,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很容易波动而导致训练的失败,从而影响整个目标的实施,因此,教育训练者一定要注意儿童的情绪变化。这种方法可以增加孩子对训练的兴趣,减少不愉快情绪的发生。
      
最后,尤其应该引起训练者注意的是,在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教育训练时,一定注意避免求效果心切,训练时操之过急,引起儿童的反感。作为一个教育训练者,要有持之以恒的信心。儿童在很短时间内就能掌握一种技能显然是不现实的。比如,对正常儿童来说,他们很快就能学会上厕所,并且可能很快便学会了蹲马桶、擦屁股、拉水箱、洗手等一系列动作,并理解每一个动作的意义。但是,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如此简单的动作很可能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掌握和运用。二、儿童孤独症的行为治疗
      
儿童孤独症的行为可以用行为矫正的办法加以改善。我们可以提供如下的方法。
      
首先,使用正强化。当孤独症儿童出现行为改善时,教师或家长应该给以奖励。凡是儿童喜欢的物品,都可以作为正强化物。正强化物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最好不要经常只使用一种强化物。只要能使儿童在行为后增加愉快的体验,那么儿童的改善行为就会增加。
      
第二,使用转移法。家长或教师应该发展与儿童之间良好的互动,尽力多与儿童讲话或者找事给他做,把他的封闭的内心向外转移,认识他人,认识世界。
      
第三,使用区别增强法。家长或教师应让儿童分清哪些行为是被允许的,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训练者的命令和指示应该明确,并且在距离儿童比较近时表达以寻求最好的效果。当儿童出现训练者期望的行为后,应该及时予以表扬以增强儿童好行为。
      
第四,使用隔离法。隔离法的实施主要有两种,其一是隔离儿童喜欢做的事情,另一是隔离儿童。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喜欢的事物或环境才能隔离,否则易达反效果。隔离时间不宜太长,隔离地点则重安全,且不能比原来之场所有趣。
      
第五,使用过度矫正法。用来处理较常犯的行为。此法指的是孤独症儿童发生不适当的行为时,训练者除了要求儿童改善行为,还要额外增加训练任务。比如说,孤独症儿童摔破杯子,除了告诉儿童收拾外,还要儿童搞房间卫生。值得注意的是,儿童操作时,家长要在一旁观察,并告之正确的行为。
      
第六,使用消弱法。削弱法是指减少儿童不适当行为的方法。使用之前,训练者要判断削弱法适用于何种行为以及怎样处理削弱过程中儿童其他的行为表现。一般来说,当儿童不适当行为的目的是引起他人注意和关心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比如说,儿童哭闹不停,目的是想让父母给买零食吃,父母应置之不理,久而久之,这种哭闹行为的频率就会降低并且逐步消失。
      
行为矫正的最终目的是改变孤独症儿童的不适当行为,使儿童建立有效的社会性行为。孤独症儿童行为表现大相径庭,差异很大,行为矫正最好采用一对一的方法。家长或者教师应该掌握孤独症儿童行为矫正的原则和方法,并且掌握一定的相关知识,能理解孤独症儿童出现的异常行为,比如尖叫等,还能够在儿童异常出现以前预料到,推测其发生的原因并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三、药物治疗
      
应该着重说明的是,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药物治疗并不能改变孤独症的病程和最终的结局,而且并不一定所有的孤独症儿童都需要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只不过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决孤独症儿童非常严重的行为和语言障碍,它可以保证行为矫正和教育心理训练的效果能在儿童身上巩固下来。
      
总的来说,对有行为紊乱、刻板行为、模仿言语、情绪不稳定、尖叫等症状的患儿,可以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中的氟哌啶醇、奋乃静、氯丙嗪等;对有严重攻击行为、冲动、活动量较多、自伤行为的患儿,可以服用维生素类或者镁盐类药物;对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活动一刻不停的患儿,可试用中枢神经兴奋剂,如哌醋甲酯(利他林)和苯异妥因(匹莫林)等药物;对孤独症儿童中约有的60%~70%智力水平低下、生活自理能力差等,可选用促进大脑功能(神经营养剂或称益智药物)的药物,以促进中枢神神经系统功能的发展,增加认知功能,提高智力水平。
      
当前,有关孤独症产生的病因尚未明白,所以在总体治疗上还没有特效疗法,只能是通过服用药物改善孤独症的症状。据近年文献介绍治疗儿童孤独症的药物种类繁多,主要有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情绪稳定剂、中枢兴奋剂等。   

四、儿童孤独症的饮食疗法
       (
)应控制的食物
      
有研究发现,奶制品、麦制品及粮食酿造的酒类中含有的谷蛋白和酪蛋白对儿童的大脑具有麻醉作用,能影响到患儿的行为、情绪、感知觉等多种生理和心理机能,影响儿童大脑中与语言和听觉统合有关的颞叶,并且减少血液里含有的糖分,从而造成大脑反应缓慢。饮食疗法的目的就是通过严格控制儿童食用某些食品以达到缓解儿童症状的目的。以下是应该严格控制的孤独症儿童所进食的食物。
      
首先,谷类食物。并不是所有的谷类食物都在孤独症儿童禁食之列。孤独症儿童禁食的谷类食物主要是指大麦、黑麦和燕麦等制成的食物,但是不包括大米和土豆等经常食用的食物。因此,孤独症儿童的家长注意尽量避免让儿童吃比如黑面包、燕麦片之类的食品。只要坚持控制儿童进食此类谷类食物达6—12个月的时间,孤独症儿童不适当行为就会有明显的改善。
      
其次,各种奶制品。奶制品中富含蛋白质、维他命和多种矿物质,尤其是其中的钙对儿童的身体发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孤独症儿童的特殊性,他们无法彻底分解牛奶中的酪蛋白,从而进一步加重孤独症儿童的症状。因此,控制孤独症儿童不吃或少吃奶制品对他们来说是有利的。除了各种奶制品属于禁食事物外,鸡蛋、鲜奶蛋糕等食物也同样富含酪蛋白,这些食物同样会造成孤独症儿童的症状加重。有研究表明,2—4岁孤独症儿童在经过一段时间严格控制进食奶类食物后,其症状改善效果非常明显。持续禁食奶制品的时间并不长,大约l021天。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儿童的生长发育需要大量营养,因此控制儿童禁用各种奶制品时,应注意给儿童补充各类营养替代品,如蔬菜、肉类、水果等。
      
第三,含水杨酸盐量高的食物。有研究发现,含水杨酸成分高的食物对孤独症儿童有严重负面作用。原因是在于水杨酸对人体的胃肠道有损伤,会导致消化道的可通透性增加。含水杨酸盐量高的食物包括橘子、橙子、柚子、柠檬、番茄等等。值得注意的是,阿司匹林也含有大量的水杨酸。因此,不但平时生活中要尽量避免吃食此类食物,即使在儿童感冒发烧时,也要严格控制阿司匹林的使用。



 
 
 
 
 
 
  友情链接

莒县启德培智学校 版板所有 咨询电话:13455002228 0633 - 6866629 地址:莒县育英路3号
支持: 创泽 鲁ICP备案号:090053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