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应如何正确面对弱智儿童? |
|
信息发布: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9/2/1 12:36:36 |
1、坚定教育好的信心。父母对低智能儿童不应该歧视,不能有埋怨情绪,也不能给予特殊的宠爱及照顾,但要给予耐心和持续不断的教育,同时要树立一定要把孩子教育好的决心。
2、从实际出发。由于孩子的智能比较低下,所以对学习的接受能力和对事物的敏感程度都比正常的孩子差,因此,教育不能千篇一律,应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逐渐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对孩子的微小进步都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
3、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一般地说,绝大多数的弱智儿都是由于患病引起的,例如患了苯丙酮尿症、克汀病、半乳糖血症等,对于这些疾病要积极治疗,如果能把这些病治好,那么,弱智的状况也会得到改善。
4、送入弱智学校(班)学习。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或地区,都专门为弱智儿童办了学校,或成立弱智儿学习班,如果能把弱智儿安置在一起学习,进行特殊教育,就更有利于启发他们的智能。现在还提倡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以便向同龄小伙伴学习,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健康儿童的同情心和对残疾人的关怀。
5、应该听取医务工作者、心理学者及其他专业工作者的意见,不要自作主张。
6、家庭与学校要密切配合:父母与老师必须以同一方式训练智能不足的儿童,因为这些儿童特别需要在反复不断的操作训练中发展他的技能,仅仅让孩子对一些原则、知识有所了解是不行的。因为对于不同的训练方式,他们比正常儿童更容易感到困惑。所以,不论在学习的要求上或行为习惯的培养方式上,父母在教导儿童以前,必须先了解并熟知老师的教导训练方式,以便相互配合。
7、尽量提供学习机会。
8、真诚的赞美:赞美与奖赏是一种有效的力量。当儿童表现良好时,父母必须明确地表示出欣赏与赞美。更重要的是,父母要以儿童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的世界。往往父母认为只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在孩子的眼光中却是很大的成就呢!但是,也要记住,不适时或过度的赞美将使儿童感到虚伪,甚至厌恶。
9、不提过度的要求:要针对儿童的能力提出合理的要求。因为太困难的要求只会使儿童感到失败、颓丧。聪明的父母应避免使儿童陷于困境。如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儿童,不应要求他静坐很长时间。一般说,儿童在他的能力足以承担的情况下,才愿意试着去学习。如果一个儿童对某一件事表示毫无兴趣并断然拒绝时,父母就要想到这件事对他可能太困难了,因此,不要强迫他去做,否则是有害无益的。
10.坚定一致的态度: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态度和要求一定要一致。对儿童许下的诺言,必须遵守;对儿童的要求,必须贯彻始终。
11.要有耐心:智能不足的儿童,常常经过多次的教导训练,仍然没有学会干一件事。但是,如果教的内容是他能力做得到的,并且是与以前曾经学过的东西有关连的,那么,只要不断地多次反复,他终将学会的。在这期间,切勿中途放弃,并且当他忘记时不要责骂,要耐心地反复给予教导。
12.言教不如身教:智能不足的儿童对抽象的说明不易了解,具体的示范才是最好的教导方式。比如,要他们学拿筷子或清扫房间,要多次亲自做给他们看,并从旁指导。父母的态度应是“让我们一起做做看”,而不是命令式的“你要做这、做那”。父母的热心帮助将使儿童比较容易地完成一件事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