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语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
很多孤独症孩子到了该说话的年龄,却不会说话,有时只能像婴儿一样发出一些无意义的声音。有的患儿一岁左右有自语现象,只会说少量单音词,无意识的“啊、哇、爸爸、妈妈”等音,过后语音消失。有的患儿在三岁以前与正常儿童一样,能唱儿歌、背诗歌,但是在三岁左右语言开始退化,直至无语。这时,如果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早期干预、早期语言康复,给予患儿语言刺激,2/3的无语孤独症患儿的语言有可能又开始起步,语言开始向前发展。开始模仿发单音、单词、叠词等。出现延迟模仿的现象。紧接着开始大量仿说。
在我接触的个案中有三名无语孤独症患儿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都张口说话了。这里就无语孤独症患儿的语言康复训练谈谈我个人体会。
1、首先对儿童进行动作模仿训练
① 模仿粗大动作:
先从简单的一步动作模仿开始训练。模仿训练者触摸身体部位;模仿训练者使用物件做动作;模仿训练者做动物的动作等。这一阶段主要训练患儿的依从性和执行指令的能力,提高儿童的注意力、配合能力和协调能力等,使他们意识到别人的存在。这是孤独症儿童走出自闭的第一步,是儿童语言训练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随着儿童模仿能力的提高,可训练连续的两步、三步动作模仿以及听口令做动作。
② 模仿嘴部动作:
在我们接触的有发音障碍的孤独症儿童中,大都存在嘴部活动的缺陷,有的不会用嘴呼气(进行吹的活动时漏出口水)、有的不能咧嘴、有的嘴唇合不拢,这些障碍直接影响孩子发音和发音质量。要想让孩子正确说话,必须对他们进行嘴部活动的训练。无语孤独症儿童发音器官是正常的,只是长期没使用,不灵活、不协调。对他们来说,只有加强嘴部活动练习,才能顺利地进行发音训练。
嘴部动作模仿练习,是模仿练习中比较难的一步。一是他们只看到训练者的动作而看不到自己的动作;二是多数儿童意识不到自己的发音器官。训练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活动来进行,这些游戏既可达到活动发音器官的结果,又能使孤独症儿童通过眼和耳的感觉,得到愉快的体验。激发患儿参与的积极性。如呼吸练习,让儿童模仿吹彩色纸片、吹倒积木,使用吸管在装水的杯子里吹气泡,吹燃烧的蜡烛等。张合颌关节训练,设计学老虎叫的游戏。设计舔食游戏训练儿童舌头的灵活性。这项技能是发展孤独症患儿语言发育所必须改善、训练的项目。
2、模仿儿童无意识的发音 ,促进儿童发音模仿。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儿童发出某个音节后,立即模仿他刚才发过的音,并且观察他是否对你刚才发出相同的音做出的反应。通常有四种情况:1、无反应;2、停止发音,转向其它活动;3、停止发音,观察对方;4、停止发音后模仿对方发相同的音。 第3、4种情况是训练者想得到的结果,尤其是第4种情况。因为可看出儿童对声音的模仿产生了兴趣,儿童愿意跟随训练者发音。这一点非常重要。训练者模仿儿童无意识的发音,让儿童模仿而再次发出相同的音,使孩子无意识的发音转化为有意识的音。从这以后可让儿童开始模仿一个固定的音,然后转变为另一个音,以至更多的音。在训练中,不要漏过孩子偶然的发音,只要孩子发出声音,就要立即给予鼓励,以增加自动发音的频率。
3、口型和发音训练。
患儿很快学会模仿口型和发音较为困难,因此在患儿有嘴部动作和一些身体大动作模仿能力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口型、发音的模仿。
年龄偏大的患儿,前期训练任务重在口型模仿训练。让儿童与训练者面对面坐着,在确保儿童看着训练者时,训练者用夸大的动作示范发某个单音的口型,让儿童模仿。儿童模仿,可能会出现一些困难,可用手或小棍、木片等之类的物件作辅具协助儿童做出正确的反应。比如训练发“阿姨”的口型,一儿童始终不能把“阿”和“姨”的口型连起来。我就用小棍,当孩子做出“阿”的口型时迅速将小棍放入孩子口中,儿童会条件反射地去咬住小棍,模仿发出近似于“姨”的音,随后拆去辅具,儿童独立发出“阿姨”音。开始儿童可能只有口型模仿,过后就可能同时出现声音,最后可能出现必须看着他人口型才能模仿发出单音、单词、短句。无语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康复到第三阶段,已很不错了,但是要把儿童的模仿性语言发展到有意义的 语言,即正确地使用简单的词语或短语表达还需要一个漫长的康复过程。
对年龄偏小的无语孤独症幼儿,重在自然环境中的发音模仿训练。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在活动中使用一些玩具,而这些玩具能发出声音。训练者反复强调某个声音,促使儿童模仿发音。如与儿童一起玩打靶游戏,训练者抠动扳机,同时发出“啪”,“啪啪”声音,协助儿童作“打靶”动作。游戏进行两周后儿童开始出现延迟模仿现象,自玩手枪时发出“啪”音,紧接着出现少量的单音、叠音、双音模仿现象。如玩汽车时模仿发出“嘟嘟”音,玩花生玩具时模仿发出“花生”音。一个月后开始大量仿说双音词、少量三音词。
4、从儿童已会发的音入手训练儿童发音。
在我们接着的个案中,有些患儿只会说几个词,如“爸爸”、“妈”、“奶”,而且也会应用。让他模仿发b、a、l、m-a音,他就发不出,其它音就更不说了。当时分析患儿情况后,我就决定从患儿能够发的音入手训练儿童的发音技能,对儿童进行长短音、组合音、声调的训练,同时使用含爆破音的玩具、卡片作为语言训练的材料,在认知训练过程中训练儿童发音。在我一个月的训练中该患儿先后出现了六个新音节“棒(bang)”、“葡(pu)”、“马(ma)”、“喇叭(laba)”“衣(i)”、“菠(bo)”以及ba、ma、a、i的长短音和四声。并能用这几个词与训练者进行语言互动。如出示喇叭玩具,问其“这是什么?喇——”该儿童会接说“叭”等。
另外,患儿的注意训练也不能忽视。孤独症儿童存在严重的注意障碍,这项内容的训练非常重要,他直接涉及到儿童学习能力提高的问题。 训练注意,包括目光对视、追视、定位注视、保持注意、变化注意、有意注意。 总之,同是无语孤独症患儿,他们之间的差异非常大。其障碍表现不仅不一样,而且他们的参与程度,训练的接收方式、能力也不同。训练者应因人而宜,设计不同的训练情景,使用不同的训练策略,因人而异。
程度二
单字、短句、仿说 (加长句子、字义、构辞)
立即仿说1全句仿说2半句或句尾仿说 示范正确的说法
延宕仿说 了解代表意义、示范正确说法
单字、短句 字词的增加、词性的变化(名词、动词、形容词)、词组、句子,多说话,制造说话的情境
构音、音调、音量不正确 同语障儿童的指导要点
其它 玩装扮游戏、玩两人以上的游戏、不要事事替他安排
程度三
句法、文法问题 (文法、章法及语用)
代名词反转 玩扮演游戏或布偶戏
语意怪异 破除僵化、固执化,加强语意理解能力
文法不当 随时纠正语法、简单介绍文法规则
不会谈话 多听多说多演练
说话不带感情 随机指导、眼看说话者时才和他说话
不懂隐喻式语言 随机指导
其它 安排会谈情境、练习作文
三、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训练方法
(一)对于完全无语言的自闭症儿童可以用:
1、压声法:让儿童平躺在床上,用双手交叉压在腹腔上,微用力下压,迫使其发声。
2、搔痒法:用手或轻软物体搔儿童的手心、脚心、颈部、掖下等部位,使其发出“咯咯”的笑声,并同时说“好痒”。
3、训练言语机转(Speech mechanism disorders):上下唇内敛动作,抿嘴的动作,亲吻的动作。另外,借助吸管训练儿童的嘴唇动作能力。用嘴唇抿吸管,用嘴唇包住吸管喝水等。同时,还利用吸管、纸、乒乓球等物体联系儿童的呼吸功能。用吸管吸水,吸乒乓球;用力吹纸,用吸管吹乒乓球等。姚xx是一个无语言的自闭症儿童,年龄:6岁。有说的愿望,发音器官正常,无任何器质性问题。对他进行言语机转测试,发现其言语机转方面存在较大问题。于是,针对他的具体情况,用上述的3种方法对其进行语言训练。经过3个月的训练,该生能说简单的字、词,现在能说一些电报句,偶尔会有一些简单句子。
4、语言训练操 :是我校为语言障碍儿童编制的语言康复训练操。此操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构音器官运动操
(1)口部活动:共4节。使学生的口部肌肉、关节共同协调来完成动作。
A.噘起嘴
B.咧开嘴
C.鼓起腮
D.咂咂唇
(2)舌部运动:共6节。充分调动学生舌部肌肉活动,使舌活动更灵活,能够在发音时找到正确位置。
A.伸收舌
B.舔嘴唇
C.舔嘴角
D.弹响舌
E.舔绕唇
F.顶两腮
(3)下颌运动:共4节。提高学生在发音时下颌的控制能力。
A.张口闭口
B.左右移动
C.前后移动
D.上下扣齿
第二部分:按摩操,共6节。通过按、揉、搓、弹、捏等手法,刺激穴位,从而使参与发音的各部分肌肉的运动功能得到提高。
A.抹口轮
B.捏下颜
C.擦下巴
D.弹颧腮
E.揉面颊
F.轻拍面部
第三部分:发音儿歌,据发音时舌的位置编成儿歌,儿歌中涉及了舌尖音、舌面音、舌根音及卷舌音,并配上动作,让学生边说儿歌边做动作来辅助发音,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对于立即仿说或延宕仿说的自闭症儿童可以利用强化物刺激儿童,激发语言模仿的兴趣[9]。例如:陆X,只会访说简单的音,如:妈、门、白、吃等。陆X喜欢吃饼干,教师就用饼干做强化物,让他练习说吃、饼干等字词。经过三个多月的训练,8岁多的他终于能说出简单的句子了。
(三)对于其它类型的自闭症儿童,可以采用情境法[10]进行语言训练。因为语言沟通不能离开情境,要发展语言,必须要有情境。例如:许XX,8岁多会仿说,对于他进行情境训练,在他要进教室时挡在面前不让他进,教他说“让我进去”。几周后,看到这种情境,他不用提示,完全可以自发性地使用语言表达表达自己的这个要求。又如每天吃饭前洗手,教室举着洗手液的瓶子,教他说:“老师,我要洗手液”。现在他也能在这个情境下自发地应用了。
四、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的原则:
(一)不断地对儿童说话:
对自闭症儿童说话,其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必须假以时日才会慢慢开花结果。
(二)对着儿童的视线说话:跟自闭症儿童一起游戏、拿任何东西给他、请他做任何事、帮他做任何事时,要常常对他说简单的话。首先叫他的名字“×××”,等他注意您在叫他时再对他说话。自闭症儿童常常视线不看人,有时不是不看,而是看的时间非常短暂。不注意您的时候对他说话是没有效果的。但也不用着对较大的孩子,特地把脸靠过去,把他的头转过来向着他说话。只要在不太远的地方,很自然的喊他的名字,配合当时的情境对他说话即可。
(三)选择切合情境的话题:
眼前看得见、容易了解的自然话题为佳。尤其是以儿童感到关心或喜欢的事物做为话题,效果更好。不仅大人对儿童说话,希望儿童说的话,大人也可以先以儿童的口气说给他听,让他知道这时候他应该怎幺说或回答才好。
(四)不必重复练习太多次:父母为使儿童学会说话,同样的话语叫儿童说五次、十次,有时反而使自闭症儿童拒绝说话。比对一般的儿童多说一、二次左右即可,同样的事在同一个地方不要重复两次以上。但碰到同样的事情或同样的情况发生时,要再重复的提醒。不必刻意教学,只要在适当的环境下,不断地、自然地对他说话,让儿童了解语言的意义,便可期待他逐渐会说出话来。
(五)不必矫正发音:
即使说不好,有表达意思的姿态即可,若刻意矫正发音,说不定反而会抹杀好不容易培养的说话动机。只要他肯说话,发音不正确的缺陷久而久之会改善过来。家长或大人只要自己提供正确的说话模板即可,但千万不要学儿童说娃娃语。
(六)只发语头或语尾音时怎么办:这种时候也不必特地加以矫正,下次碰到这种场合时,大人实时发出二次左右的正确语音即可。即使只发语首或语尾音,也表示他有表达意思的动机,便要赶快给予鼓励。
(七)模仿电视广告:这时家长或周围的人会以为自闭症儿童语言能力不坏,若禁止他看电视,唱广告歌,就可以学习说有用的话。事实上禁止他说广告的话也没有用,不如让他继续说伺机配合情境说些别的话题,提高其理解能力,以其慢慢说出有意义的话语。
(八)鹦鹉式语言如何处理:这时,像广告一样,想矫正他也矫正不了,不如不刻意矫正,在日常生活中配合当时的情境,多制造对他说话的机会。
(九)有耐心的听他说话:自闭症儿童虽然表达能力差,但想说话时大人要有耐心地听他说话。反复地问同样的问题时,大人也要认真的回答。如此,对自闭症儿童说话时,他也比较愿意以语言或非语言的姿势、表情、手势等方式来回答大人。
|